佛道文化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佛道文化 > 正文

王万顺《易学与中华文明》一书出版发行

更新时间:2020-06-06点击次数:30664次
  来源:中国周易新闻网 编辑:许顺喜


王万顺在《安阳文化大讲堂》讲课

作者简介:王万顺,1950年出生于《周易》发祥地安阳,周易文化学者,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安阳周易研究会顾问;在报纸上发表易学文章165篇,被海内外上千家网站转载,出版有《走进周易》《易学与中华文明》等著作,合编影视剧本《周易》;参与周易文化讲座与论坛上百场,深受广大听众欢迎。


《易学与中华文明》王万顺著

内容简介:该书按照易学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作用影响有序编排,具体联系到哲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社会生产与生活等各个层面,并包括有关易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资料。它以易学是中华文明源流与核心的主线理顺全书的思想脉络,即易学对中国哲学→社会精神文明→社会物质文明→世界文明的影响。包括“易学的形成与发展”“《易经》与中国哲学”“易学与人文科学”“易学与自然科学”“易学对文学艺术的浸润”“易学与生产生活”“易理及术数”“易学的传承与未来”等。附录《易学与中华文明史一览表》,可以使读者对中华五千年各个历史阶段中的文明特征、重要文化遗址与易学一脉贯通的情况一目了然。

后 记

我的家乡安阳是《周易》发祥地,出自对《周易》文化的浓厚兴趣,半生以来我一直与《周易》有一种解不开的缘分,出版著作《走进周易》,发表易学文章160余篇、编写电影剧本《周易》,合作担任30集《周易》电视纪录片编剧,受邀易学讲座数十场。本书为读者阐释易学作为中华文明的源流,在中国数千年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是我学易的阶段性学术总结。

在本书撰写与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周易学会首任会长、当代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河南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周易与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知名周易学者崔波教授,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重点项目“易藏国际文献中心”主任、安阳师范学院王志轩博士等专家和朋友们的真诚帮助和指导。安阳市新华书店王建强先生,从该书的谋篇布局到句式、文字的修改等都给予鼎力相助,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意见。安阳周易研究会副会长、知名易学术数专家王文志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印刷给予慷慨相助。在此,谨对诸位老师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从一些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书刊、论文及互联网中学习了许多有益知识,并运用于该书的理论体系之中。在此,对未曾谋面却给予了我帮助的作者和媒体朋友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该书仅为一家之言,恳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教,携手完成发扬光大易学文化之重任。

王万顺

2019年2月于殷都安阳

导言:易学是中华文明的源流与核心(节选)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要了解中华文明,就必须理解这一文明的思想根基。中华文明五千年,易学与中华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易学从始至终伴随着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成为中华文明的源流和核心。著名哲学家成中英先生指出,我们要使中华文明的精华,它的智慧、它的道德精神,有一个新时代的表达。我们不但要彰显中华文明自身的美好价值,同时随着中华文明的复兴,也要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世界和平的永续。

一、易学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

1.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2.易学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著名哲学家陈来说,作为夏、商、周三代的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是中华文明的原始经典。其中凝结着中华文明早期形成、发展的历史智慧和主流价值,如敬德、保民、重孝、慎罚、协和万邦,体现了中华文明历经夏、商、周一千多年甚至更久远发展所积累的政治智慧、道德观念、审美精神,成为此后中国文化发展的最主要的历史渊源。而易学首先肯定事物的起源、发展、变化,宇宙万物都是阴阳变化而造成的,阴阳变化规律是天地人变化的自然规律。人类为了生存繁衍、追求理想,而不断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改造自然,改造自身。伏羲“一画开天”始作八卦,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周文王拘而演《周易》,揭示了建国育民的道理;孔子作《易传》以致哲学。他们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遵循了客观规律,弘扬了中华的文明。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内涵不断丰富,其能量不断壮大,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东方文化和文明体系,对中华文明的指导作用不断提升,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起到了深刻的作用。

《周易》第一卦《乾》卦,是将中国人比作“龙的传人”,来阐述为人处世道理的。六十四卦,以乾为首,而《乾》卦全篇爻辞都在讲“龙”,将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龙”的生息变化寄喻人生和宇宙哲理。其卦辞“元亨利贞”,《周易·文言传》是这样解释的:元是众善的魁首,亨是众美的集中,利是道义的统一,贞是事业的基干。就是说,以龙自喻的“君子”应该是这四种美德为一身的统一体。龙因环境不同而不断变化,《乾》卦从初爻的“潜要龙勿用”讲起,至上九爻(第六爻)的“亢龙有悔”结束,充分阐述了这种变化的必要性,同时也显示了事物产生、发展、昌盛、衰退的自然规律。

中华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易经》及易学思想从始至终伴随着中华文明进展的历程,不同时代的文化现象虽然千差万别,但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依然清晰可见。从伏羲创立先天易学而后逐步发展完善,到神农创立《连山易》、黄帝创立《归藏易》、尧舜禹崇易用易、周文王作《周易》、孔子与弟子作《易传》及先秦、两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以易学为统领及儒道传统文化贯通中华几千年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也正是中国的文化没有断流而继续传承下来的结果。

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一个是哲学思维与宇宙观的方面,一个是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易经》把和谐、顺应变化、自强不息等作为人生和社会的价值观。陈来说:《易经》为中华文明确立了这样的宇宙观:整个世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转化之中,处于不断的流动变易之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整个世界,特别是自然界被看作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变动着。在这种总观点下,世界绝对不变的见解是不可理解的。事物不是常住不变的,变易是存在的基本方式,存在就是流动和变化。正是这种变易的哲学支持着中华文明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时俱进就是适应变化、与变化俱进。

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易学思想已广泛深入到社会的诸多领域,不管是修身立德齐家治国,还是琴棋书画茶医食武,都有深厚的易学理论作为其精神及操作指导。“百姓日用而不知”,运用易学思想来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能够更好地修身养性、和谐家庭、共同建设和谐社会。易学思想,是中华文明具有的独特文化特质。英国20世纪著名史学家阿诺德·瑟夫约·汤因比通过对东、西方历史文化和哲学的研究,认为中华文明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改革精神,中华文明中‘和而不同’的文明多元共生理论,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中的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精神,以及中华文明和平世界主义的天下世界观,中华文明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注定将照亮整个21世纪,促进人类世界向更高层次的价值理性方向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哺育了中华儿女,而且还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东亚,甚至于世界。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展现了其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和吸纳外来文化的包容能力。”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照耀着整个东方,也与西方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责编:许顺喜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关于我们 | 本站公告 | 高端访谈 | 周易研究 | 周易知识 | 安阳周易 | 建筑风水 | 人居环境 | 经典案例 | 周易预测 | 人员查询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投稿邮箱:zgzyxww@126.com 本网法律顾问:周建13991001616 方长满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周易新闻网版权所有,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3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