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
文/李 丽 章 也
两仪、阳仪、阴仪、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乾天、八卦、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道家奉为三玄之冠(三玄指《周易》、《老子》、《庄子》)。《周易》是以占筮为形式、以研究阴阳变易为主要内容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清代学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价《周易》的内容无所不包。即便在世界文化史上,《周易》也据有一席之地,它与西方的《圣经》、印度的《吠陀经》、阿拉伯的《古兰经》被誉为世界文化四大元典。
关于《周易》的命名,说法比较多。就“周”字之解,概言有三: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周遍之义,第二种观点认为是朝代名,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地名。就“易”字之解,黄优仕在《周易名义考》中归纳了前人的四种观点:一是蜥蜴得名说――蜥蜴善变,由此得名;二是日月为易说――易象征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三是变易说――取变化之义;四是一易三义说――简易、变易、不易。具体而言,《易》以六十四卦涵盖万事万物,以简驭繁,即简易;占卜时以卦爻的变化预示吉凶祸福,即变易;《易》道不变,即不易。
关于《周易》的成书过程,可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三古是指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代,三圣指的是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具体而言,伏羲通过仰视观天、俯视观地、观察鸟兽的纹络以及适合草木金石等的地利,近处取法人体形象,远处模仿万物形象,创制八卦(《周易・系辞下》)。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的时候,将伏羲的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史记・周本纪》)。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作《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他反复阅读《易经》,以致编扎简册的牛皮绳断了多次,这就是成语“韦编三绝”的由来。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及其卦辞和爻辞。《易传》是解释《易经》的,包括七部分:一是《彖辞传》,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辞、卦义;二是《象辞传》,解释各卦的卦象和各爻的爻象;三是《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和爻辞;四是《系辞传》,阐述经文要领及卦爻辞的基本义理;五是《说卦传》,解说八卦象征的事物;六是《序卦传》,是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七是《杂卦传》,错综杂揉六十四卦并将其重新编排为三十二对,两两相对,以阐释正反相对因素中的变化规律。
《周易》研究的是阴阳变易之学,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其八卦的基本构成是爻,爻分阴爻与阳爻两种。有了爻,如何生成卦呢?《周易・系辞》中指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接连用到了几个“生”,明显地表现出古人的宇宙生成观,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其对世界万物起源的认识。
太极又叫太一,也就是一,即古代哲学里讲的道。它是宇宙的起源,万物之母。古人认为,在道的背后,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东西作为它的来源。太极图(见图①)作圆形,象征着开天辟地之前的状态,即混沌状态,圆形中有一黑一白两条鱼,表示阴阳,两条鱼相互嵌套,交合缠绕,同时具有旋转之意义。黑鱼的眼睛白色,白鱼的眼睛黑色,象征着阴阳二气的交合熔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值得注意的是,鱼在许多古老文化中都有交媾、化育的象征含义。整个太极图描绘了这样的情形:在天地未开的混沌世界,由于某种力量使得混沌之气开始了旋转运动。由于这种运动,逐渐从混沌中分离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清轻者上扬为阳,为天;浊重者下沉为阴,为地。许多原始文化都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两两相互对立又统一的事物,比如天地、男女、寒暑、始终、上下、内外等等,而所有的对立都可以还原为两种最基本的对立,即阴阳的对立,这就是两仪(见图②)。阴阳二气交感融合,首先催生了天地,接着开始了四时的分化,产生了四季,这就是四象(见图③)。四季的出现开始了世间万物的化生,而《周易》认为,林林种种的事物都是由八种基本元素构成的,于是用表示阴阳的符号“爻”构成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见图④),来表示这八种基本元素,其象征意义是: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八卦的作用在于“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即探究宇宙规律,解释世间万物。两个八卦上下相合便形成了六十四卦。
(作者李丽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作者章也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教授。)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