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喧哗的邵东县城带着一身尘埃出发,开车行驶30余里,初见道路两边山水初成,顺着河道旁边蜿蜒的公路行驶,呼吸带着植被淡淡清新的空气,山中的宁静给心灵带来抚慰,越往前行驶,心灵越空明,城市的喧哗和尘埃慢慢的被清洗,精和神在大山中融合,不知不觉来到大云山山脚下――我的家乡,再次仰望岿巍壮观的大云山山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线条优美逶迤绵延的群峰衬托出大云山的美丽和雄伟。大云山又名耶姜山或大牛山,大云山全长100余公里,宽跨40余公里,海拔998.4米,是邵东县境内最高峰,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东连南岳,南接祁山,西临邵阳,北界四十八垒。
趁着风和日丽的天气,沿着蜿蜒的小溪出发,重温大云山的秀丽风景。大云山的景山、水、石、林等景观独特,地形逶迤,地貌岿巍壮观,水系十分发达,溪、瀑、泉、涧、潭观兼具。大云山内山峦叠嶂,绵亘曲折,层次分明,峻秀多姿的山峦构成了森林生态风景的骨架,群峰耸立,形状各异,美不胜收。“鸡冠峰”横空出世,独自屹立,自成一景;“白云贵峰”,奇峰突兀,郁郁苍苍;“香炉峰”,山峰高低错落,立体空间,参差有致;“仙人桥”,高5余米,长三米,三块巨石犹似铜墙,远远望去,有凌空欲飞之势;“石狮”,座落山腰,天然雕成;“道士石”,打坐山坡,立地成佛;“姊妹石”形似仙女下凡;“无底洞”深不可测;还有乌龟岩、鸡婆石、道士洞、蟒蛇洞、仙神斧、猴子石、石笋、石鼓、叫化岩、鸭婆石、青蛙石、南天柱等八十余处自然景观。登临峰顶,祁、邵、衡的城市夜景,尽收眼底。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不断变化,山体不时为云雾所笼罩,特别是春、秋两季山顶常有白云飘飘,雾气腾腾,仿佛置身云海。
大云山的森林植被类型丰富,自然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明显:500米以下地段是马尾松、杉树、楠竹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5 00-700米是灌木为主的灌丛植被;700米以上是草木、小竹为主的草本群落。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群极其繁多,其中药材柴胡在明朝为贡品,成为大云山森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云山有柑桔、萘李、水蜜桃、猕猴桃等果树林,一到开花季节芳香馥郁,蜂舞蝶恋,各色累累佳果成为一道道繁花世界,且享有“绿色食品”的美誉。古树众多,银杏、樟树、桂花树、法国冬青、百年古松等古树虽经风吹雨打,却依旧巍然屹立,其中最大的银杏胸径达780cm,树高近18m,十分壮观,游人漫步于凉爽清幽的山道之中,触目可及的藤缠古树,松树林下散落的野菇,布满峭岩的青苔、石耳,50亩翠绿欲滴的云雾茶……无不给人满目葱笼、心旷神怡的感觉。大云山岩壁林立,溪沟纵横,林木丰茂,又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理想环境。大云山有陆生野生动物4纲l 9目31科55种,其中鸟类11目21科40种,哺乳类5目5种5科,两栖类l目2科3种,爬行类2目3科7种,可谓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物园。
大云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据史记记录,东汉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来大云山游览,隐居。明代学者邹统书在云山蒸水度过了较长时期的隐居生活,著有《大云山庄诗文集》。唐朝道士申泰芝曾在大云山修道,唐玄宗御书“云霖祠庭”的匾送给他,到宋代被封为“元妙灵修真人”,当地还为他专建祠宇,塑像奉祀。在云山观处,留下了申泰芝的丹鼎、月池、席水等许多遗迹;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王船山),于顺治8-11年(1651-1654年),为避孙可望之害,隐居大云山,历时3载,曾作游记《小云山记》。大云山地势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l852年,太平军将士与清兵在此鏖战。抗战时期,修有炮楼,现残存有石砖。
大云山原是一座佛教、道教和睦共荣的名山,曾建有48座寺庵、道观,香火不断。规模最大的景点有大云山六仙殿,是为了纪念铁拐李等六位仙人曾下凡此地。该殿全石结构,群体占地1千平方米,始建于唐,毁于清,民国重修。山顶锡凡殿、始建于唐,毁于元。鼎盛时期两庙曾有2000道士在此修行,每年外来的香客有几万人次。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登上大云山顶峰,环绕四周,衡阳,祁阳,邵阳尽收眼底。随着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日趋增强,在邵东县人民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成立了大云山森林公园。大云山集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度假疗养,探险猎奇和科学研究为一体,城市外来游山玩水的人群越来越多,车辆穿梭又为大云山增添了城市的气息。本地的居民修建了旅馆、饭店,让那些带着城市喧哗、尘埃、噪动不安人群的心灵,在这宁静的的群山中,得到清晰的释放,回归到自然……。我爱我的家乡―大云山。(作者: 宁建平 《城乡观察》周刊主编 《清风网》总编) 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