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诺奖看《周易》的生命思维

来源:  编辑: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10月8日,新一届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了,而这个奖项在中国却并没引起什么轰动,远远赶不上文学奖所引起的轰动,但是这个医学奖对人类的贡献可能要大得多。我在一次有多名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硕士参加的小型讨论会上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个奖,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显然没有关注这个奖。医科大学的学生都没有关注,其他普通老百姓就更加不会关注了。

    有的被炒作得童叟皆知,有的被有意无意忽视,实在是有些“吊诡”。而对我而言,从《周易》的视角看过去,更多是为一种可悲的误解而担忧,这一误解实际分两层:一层误解是觉得研究传统文化、传统医学,绝“不能”被现代科学“毒害”;另一层误解是觉得现代科学和传统是“对立”的,不可能存在沟通之处。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确实很复杂高深,普通老百姓不容易弄清楚,但是往简单里说,也是能被理解的。人的身体由许多细胞构成,细胞又有很多种,肝脏上的细胞、心脏上的细胞、脑子上的细胞以及皮肤上的细胞,各不相同。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没有这么复杂,最开始是受精卵细胞,在受孕的第一天,胚胎由未成熟细胞组成,每一个未成熟细胞都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就好比一个孩子可以被培养成律师、医生、教师等一样,未成熟的细胞都能发展成成年肌体的所有细胞类型,这样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肝细胞等在人体内承担特殊功能的细胞。这种细胞生长、分化的规律,人们已经弄清楚了,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从未成熟细胞(多功能干细胞)向特定成熟细胞的发展是单向性的,成熟细胞不可能再回到多功能干细胞的阶段。这种想法也很容易理解,就好比大家通常都认为,人长大了之后就不可能再倒回去一样。

    但是,201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想法,这两位科学家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即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而获奖,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细胞和生物体发展的认识。可以想象,随着研究的进展,这种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极可能成为“救命”的技术,具有重大的医学研究价值。

    当然,从成熟细胞“逆”向培养多功能干细胞,从技术层面一定非常复杂,或许需要苛刻的条件和程序,这是现代科学所擅长的一面。自然科学不是我研究的领域,我想说的是思维层面的感受。我读到相关报道时,最大感受就是这项研究在思维上的突破,研究是如何“打破”大多数人“合理”的认识,而独辟蹊径的呢?或许“东方思维”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此次两位诺贝尔获奖者中的那位东方科学家在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时就是“反其道行之”,当时研究多功能干细胞分化发展的科学家很多,科研项目也很多,他就来了一个“逆”的思维,研究能不能让成熟细胞回到多功能干细胞。

    而“逆”的思维、“负”方法不正是以《周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吗?无疑,现代科学研究要求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这种理性、严谨的作风在研究传统文化、传统技术时同样需要遵循;而从哲学思维层面看,传统智慧有时候又确实能给现代科学研究以启发,就拿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来说,生命进程的“逆转”在传统养生学说里曾屡屡被“设计”――以《周易》为代表的生命观认为,人的生命过程可能“返还”,可以“复归于婴儿”,诸如服食、炼丹、炼养等都是为了达到“返老还童”的技术手段。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技术层面的传统可能显得幼稚可笑,但思维层面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传统可能弥足珍视,遑论其在社会、人伦方面意义,即使在辅佐科学精神方面也值得珍视。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投稿邮箱:zgzyxww@126.com 本网法律顾问:周建13991001616 方长满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周易新闻网版权所有,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3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