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海南易经大师海真

来源:中国网  编辑:admin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创始于上古时代伏羲氏一画开天,用八卦符号类比万事万物的情状,以通神明之德;后经近古孔子研易韦编三绝,作十篇《易传》为注释,让易经能够展翅飞向民间大众,广为“百姓日用”。那么究竟什么是《易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主导作用?随着现代文明的日益发展,当下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会有怎样的碰撞?又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文明?让我们走进中华易经名家海真老师。

海真,祖籍鄂南。在全国易经学界,海真颇有名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出名的人不一定是明白的人,我知道自己有多少水平,在比功夫和周易应用职业工作上,从过去到现在我没有给海真这个名号丢过脸,没有给周易这门神圣的文化抹过黑。”

在全球“国学热”的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海南海口专访了这位易学大师。

记者:您好,海真老师,您第一次接触到易经是什么时候?它带给您什么样不同的感受,让您这样坚定的认定这条道路?请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吧。

海真:你们好!我出生在鄂南一个湘鄂赣三省交界旳美丽小山城,那是个三省文化汇聚,特别是传统文化五彩缤纷的地方。在儿童时期我就有个最大爱好,就是特别喜欢看书,喜欢看所谓的“课外书”,只要有书看,即废寝忘食。历史名书、传记、评书,包括小儿图书,那是我童年时的精神乐园。而书中的那些传奇人物如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等及武林大侠就是我的偶像。没想到这一兴趣爱好影响了我的人生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1985年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应该是在我当时经历了习武、声乐也就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很感兴趣的时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我的武术师父了缘师尊那里见识了“周易占卜”的神奇,“不问、不暏而知”,这不就是书里那些传奇人物的神话般的本领吗?带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我师从了缘大师学习周易八卦占卜。记得半年后,了缘师父对我说“你小子将来要吃这碗饭,而且颇有出习。”说实在话,师父当时这么认定我,我不但未高兴,反感之心都有,我想我怎么可能去吃这碗饭呢?当时的大学生包分配,石油学院指定分配在油田工作,当时的油田单位,那是很好的工作单位了。但一路走来的事实证明了师父当初的预言。

1994年冬,因人生第一次坎坷,我来到了海南,在上岛的第一天傍晚很奇妙的遇上了同时站在海口市滨海大道钟楼屋檐下躲雨的易学奇人罗大师,而且他主动和我打招呼并邀请我去他住所入住。罗老师在易学上的造诣与声望是后来才领教和得知的,当时并不知道他是位易学高人,只是第一眼印象身材微胖,气宇轩昂,二目炯炯有神,颇具智慧与自信的样子。与罗老师的结缘,可以说是我易学水平跨级别跨层次的一次大飞跃!那些奇妙精湛的周易实战功夫,当下许多自封自夸的所谓“易经大师”不但不知,甚至连见都未见识过。与罗老师初识的那几天里,我有一次好奇的问他“罗老师,您为何会邀请我这位陌生人入处您住所呢?”他扬头答道“不陌生。易学问鼎,一身正气,能文能武,今番落魄,前途无量。”我当时不明白罗师为何说“不陌生”,二十年后,在深圳看望身患重病的罗师时,罗师再一次说“海真啊,你我上辈子就相识同修于一寺,今生重逢罢了。”有些玄乎,但感慨万千。感概万千世界所有“奇妙”,感概冥冥中太多的“说不清”。

我学易之路尽管艰辛,但很幸运并无太多曲折,似乎老天为我铺路架桥指向我从名师,顺易道。至今三十余年的苦修苦学周易,其中就有二十余年的周易咨询从业实战,五年的授徒教学,立北大讲堂,驻电视台说易,进企业述道,结缘无数,这一切一切均是我青少年时毫无设想的未来,但却一步一步传奇般走来。学习易经,主要是能更清晰的认清自己,说的通俗一点,它可以在成功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对我们人生之路可以实时做出有价值甚至重要价值的指点。

记者:您现在是易学界的名人了,为无数的人指点迷津,慕名拜访的人会不少,也会遇到有人来挑战吧。刚才您旁边这位学生说,您经常与人“比试功夫”,这个“比功夫”是指比试周易水平这方面么?

海真:这个“比功夫”呀,是借用了罗老师的“功夫”二字口头禅。所谓功夫,就是境界、就是能力,比功夫就是比周易预测的准确度与预测的速度。有人说同行是冤家,学易经的人都有点“傲”,不建议一起比功夫。我认为只要心态平和,同行不会是冤家,易经实战是可以比比功夫的。1995年,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在海南和二十多位周易卦师比试预测功夫。“傲”不是装出来的,是骨子里的骨气与斗志。

我在海口文津工作室的招牌上就有“欢迎易学高人前来品茶论道切磋挑战!”在企业讲座的时候,面对台下的听众,我也会在开场白中说“在我的周易讲座时段,如果在座的有周易专家或周易爱好者对我讲述的内容有执疑,可随时打断我的讲解向我提问,我会在三秒内回答,我接受在周易文化范围内任何形式的挑战。”

比式功夫并非争名夺利,也并非以击败对手为荣耀,而是通过相互切磋,互相学习,促进技艺的提高。很多人号称全国第一高手、中原第-、东北第一等等,这是不客观的,没有根据的。我认为高手是可以比一比的。

我不是什么高手,也不是什么大师,但任何易经高手向我挑战,我都没有怯场退缩过,至少打败我的高手也会感叹认可我在易学方面下过苦功予我敬意。对于打败我们的高手,我们将怀着崇敬之心虚心向别人学习,比如与罗老师结缘不就是切磋功夫后的因果吗。我走访过很多地方,广州、深圳、北京、江西、湖南、重庆、天津、广西等等,遍访高手切磋功夫。同时也在海口的工作室与公司办公地与前来挑战的周易从业者或周易爱好者切磋功夫。

记者:那您现在对《易经》文化,是怎样发扬的?

海真:我现在做的最多的就是周易术数实战应用与易经文化传播,比如长期设立周易术数预测与风水研习指导咨询工作室、长年开办周易术数各科教学培训,追求精致而非量的堆积,我们这些就是在不断发扬老祖宗的东西,在做的时候尽量去保留文化的完整性,去当好一个传统文化的应用者与传播者。

记者:您现在公司规模多大呢?

海真:现在公司设在海口市中心国贸区域,设有培训教室与周易信息预测咨询工作室。搞易经文化不需要大的规模,规模再大也只能一对一的咨询,为保证教学质量也只能小班式的培训教学。做易经文化,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高超的预测技术获得各界人士的认可,用精致的技术水准和博爱之心去帮助一些有缘人,为咨询客人指点迷津,为周易学员传授正统精妙的周易文化知识。

海真老师为金融企业做易经文化分享讲座

记者:海真老师是声名远扬啊,来找您咨询和参加您易经培训学习班的人士大多来自社会哪个阶层和地域呢?

海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从周易预测咨询方面来说,来找我咨询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国外的各层次人士,商界人士要占多数些。易经培训方面有商界成功人士、企业精英及周易爱好者,从2011年开启周易培训至今,“海真班”学员己逾千名,培训的学员从国内来说,东至江浙、福建等等;西至陕西、山西、甘肃、西藏、新疆等等;北至东北三省、北京、天津、河北等等;南至广西、广东、深圳、香港、海南本土等等。这么说吧,全国所有省份和特区均有我“海真班”学员。同时泰国、越南、日本、加拿大、迪拜等国家也有不少我“海真班”弟子。这些学员大部分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都起得了较大的建树。

记者:这么广的客户群与学生群,他们是怎么找到您信任您的呢?

海真:做好口碑,搭建平台,人缘自然也就有了,信任是与周易功夫及做人同步的。

记者:现在社会上好象“易经大师”蛮多的,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有什么感触呢?

海真:这个很难一概而论,有些老师的确有过人的真功夫,有些则徒有其名。要说感触,很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人看似在学习易经,其实不过就是学了些八字看相的基本功,或者是懂一点六爻卦,不懂易理。学易经,若不通易理,走到一定层次便会止于此,再也上不去了,而是便流于-般的江湖相士。“理高功则高,功高理则高”,很多人仅仅是因为会点皮毛就很狂妄,还有些人完全就是打着周易的愰子在骗人,特别在风水学应用上,很多人只是看了两本书懂点皮毛,甚至皮毛都未掌握,就拿个罗盘指东划西损德害人,完全离开了易经的本质。有些“老师”毫无实战经验却出书连连,其闭门修书的产物对周易功底不深的周易爱好者来说根本分辨不出真伪,误人不浅。易经是群经之首,学易经之人首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我认为周易文化从业者做人必须要有慈悲心,要有正气。如果没有慈悲之心没有正气,脑子里就想着怎么把别人的钱财骗到手里,不懂装懂,自吹自擂,甚至装神弄鬼,这难道不让我们学易经的人感到遗憾吗?自己有多高的功夫心里要有数,我经常告诫我的很多学生,“你们要实实在在的练好功夫,只有把功夫练好才能帮助很多的有缘人,才能成为不辜负自己也不欺骗别人的人。”

记者:关于周易预测指点别人帮助别人,那在收费方面有什么说法吗?

海真:我们运用周易预测帮助了别人,是要根据情况来收费的。上天让我们有缘份学到了周易这门可以为人趋吉避凶的高深学问,但并未让我们能做到“不识人间烟火”的境界。历史上的先师先圣,如姜太公、刘伯温、孔明先师等等,有哪一位不许以功名利禄而无偿奉献的?很多人总是在心里想象一个很完美的师傅,认为师傅学易经应该要有慈悲心,有慈悲心就应该不收取卦费,师傅应该这样无私那样奉献等。真正的易经高手,多半是专业从事周易应用这个职业,同时,一个有一定境界和层次的师傅,在学习易学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和所承受的磨难又怎是人们能够想象的?师傅难道是一个不穿衣吃饭的人吗?

实际上,我们的收入与我们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给一个企业指明投资的方向、决策公司的用人、资金的运作、在何时何地规避风险等起到的关键作用,这值多少钱?给人生指点未来、事业方向、投资合作、吉凶定位等,这值多少钱?给受挫者以希望,予顺利者以警示等,这值多少钱?古人云:“医里学不精,治坏一个人;易理学不精,祸及一家人”。

当今社会有感恩之心的人太少,我们只有忘掉了很多故事,才能够清静下来,往更高层次的境界突破。

记者:前段时间听介绍我们来采访您的一位单位领导同事说,您有与其他周易从业者不一样的给人的感觉,说在您这里找不到半点传说中“江湖”的状态,今天见面,确如所言,典型的学者风范。听介绍说您想“做全国最好的易经培训机构,为周易文化的普及而奉献力量”,这个追求是从利益出发呢还是有更深的思想?

海真:“做易经文化传播使者”,这是我在北大讲课后立下的志向。“不做就不做,做则做最好的”,这是我的性格。这个志向绝非从利益出发,这是我从事周易应用工作内心挣扎后的一个梦想,是我人生升华的梦想。但也并非不言利益,因为利益是当下人们生存的根本,若生存都出现问题,哪来的发展又怎么做得好呢?这个梦想可以说是我的宏愿,至于能否实现,我不管,我只知道在梦想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的努力行走下去!

海真老师海南电视总台栏目受邀访谈录制现场

记者:嗯,其实说到《周易》,大多数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很难懂。那您当初接触到这个领域的时候,是否有同样的感受?

海真:对!《易经》的语言不仅晦涩难懂,它的含义更是深不可测的。当时也是觉得命里有个玄学的引子吧,所以我能一步步从命走来。

记者:那么当时家里人,亲朋好友都支持吗?

海真:他们基本都不支持,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对这个文化有误解,而且你跟他们也解释不清楚。八十年代周易文化还不热门,甚至还被冠以“封建迷信、旁门左道”,没有什么出路,亲朋觉得我那么用心那么专著的学这个是在不务正业似的。哈哈哈!

记者:那他们现在看到您这样的成绩,应该对这个文化有敬仰之意,对您有钦佩之情吧

海真:哈哈,多少还是有点吧。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观念上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民族经典文化的认识有了质的转变。

记者:那个时候这个还不热门的时候,我们对它是陌生,不信任的,您2010年受邀北大讲座及2012年受邀海南电视台《风生水起》栏目嘉宾主持,以及到现在兴起的“国学人”、“周易说”,您认为这个过程是怎样转变的?

海真:国学之“《周易》热”,从九十年代初就已悄然兴起。《易经》是哲学,它里边的道理会通“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理论基础,处于国学理论金字塔的顶峰,是“群经”的纲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核心、哲学基础。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物质需求基本满足,那就需要精神上滋养。《易经》会引导我们去认识自己的三观,对于原来的三观就会有冲撞。在当下这个社会,思想压力太大了,《易经》就会去调节你的精神包袱,让心态变得更平和,人生的目标会更明确。这不正是民众,特别是精神层面及物质层面较高的人士所共同需求的吗。

记者:嗯,现在我们的生活确实需要传统经典文化的引导。

海真:没错,《易经》所传递的内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空杯虚心,唯象唯变”。就是虚怀若谷、兼听则明,慢慢破除固有偏见的障碍,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原理。与时俱进,联系实际,遵循变化发展规律。和顺道德,正心修身,成就尚德广业之大功。

记者:您可以简单的向读者介绍下易经的起源吗?

海真:《易经》是中华文化源流的核心,其起源至形成经文,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千年,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为了应对自然灾害,通过揣摩日月经天,斗转星移,观察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又揣摩鸟兽,推拟人情,于作八卦,以通神明。三千多年后,历经周文王,周公,孔子几位圣人的完善而定型。

我们现在使用的《易经》这个经文是《周易》,是以周文王为首集结的版本,周代的易叫《周易》,《易经》在演变的过程中,其形势在发生变化,但《易经》的核心思想并未发生变化,《易经》的经文看起来是占卜的用词,但这些用词体现的哲学思想是《易经》的灵魂,是后来阴阳五行八卦思想的起源,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对我们的哲学,文学,医学,美术,音乐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际它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所以一直以来被冠之为“群经之首”。

《易经》的形成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长盛不衰的生命力足以说明其无穷的魅力。

记者:您在许多企业为企业家、投资者们讲述《易经》,是不是越是富有或精神层面越高的人越需要精神上的投资?

海真:是的。物质越丰富,背负的也就越多。精神层面越高,想要追求和了解的东西也就越多。

记者:嗯。您在北大进行《易经》讲学,我们都知道北大象征中国文学殿堂的顶端,下面做的更多的是研究古典文学,唐诗宋词,那《易经》与其相比,其特别魅力在哪呢?

海真:我们知道,四书五经里,易经为五经之首,道德经里有八十八句经文来自易经,中医的黄帝内经中都是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等。孔子曾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显然是孔子自己对易经没有过早重视的感慨,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至此,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才有了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重大飞越,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根基。文学与哲学相比,哲学的内涵会更深吧。

记者:嗯,现在很多人也都知道《易经》的神奇与魅力,但并未到大众熟知的程度,像《论语》就会划分到语文教材中,而《易经》却并未普及,原因是什么呢?

海真:从某种意义上说,《易经》更是现实人生的指南,趋吉避凶的宝典。但是现代社会《易经》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熟悉,里面有很多原因,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因为《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错综复杂,更深刻的内含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它需要漫长时间来参悟,很难做到普及推广。二是因为《易经》它作为一部古典文化,国学文化的源头,它涉及自然界中的方方面面,与生活中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只是浅尝辄止的学既不会形成一种框架式的知识建构,而且也会让人陷入一种误导的状态。

记者:嗯,那说到人生指南,它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怎样指导的?

海真:谈到周易文化对人生的具体指导,那是多方面了。生命历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与不解,会遇各种各样的不知何去何从的人生重要关头,而先贤先圣创立周易文化,就是想用周易智慧解决这些问题的。举个周易预测指导案例吧,在三亚小产权房“铁锤行动”之前,黑龙江一位在三亚投资小产权房建设开发的商人找到我,为其预测三亚房产开发的效益如何,周易预测的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意谓老本赔完。可是在当时,三亚的小产权房消售何其疯狂,寸土寸金,怎么可能不赚反赔?但事实结果是,次年,三亚政府针对三亚小产权房的“铁锤行动”历史性展开,一栋栋小产权高楼大厦被“铁锤”摧毁,无数小产权房开发者血本无归。这就是运用周易超时空预测的结果。庆幸的是,当年找我预测的那位黑龙江房产商人思考后接受了我的建言,在“铁锤行动”展开之前转让了正在做基建的小产权房开发项目,躲过了人生一劫,用他的话说,我救了他一命。

事实上,易经所有的预测,只是教人看清形势,看准未来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提供建言,至于能否做到,还在个人的修为。卦爻中充满了但书,必须把眼前做到了,才会有以后的结果,如果不愿或不敢面对现实,怎会有善终?

记者:现在都讲究东西方文化的流通,您觉得我国像《易经》这种传统文化,会被西方所认同吗?

海真:其实从十七世纪开始,西方科学家通过研究中国文化中的《老子》、《周易》和孔学,结合他们自己长期直觉与灵感基础上的逻辑推理,实验证伪的丰富经验,从中发现丰富的营养,从这个巨大的源泉中汲取直觉和灵感的养料,启迪出许多新原理、新思想、新学说、新发明,使他们的科学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

我们可否知道,十七世纪有位叫魁奈的欧洲经济学家,根据《周易》“周而复始”理论创立了《经济表》。十九世纪,马克思又根据《经济表》创立了《社会再生产理论》,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又依据魁奈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创立了《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然后就产生了现代描述货币、财政的《宏观经济学》。还有现代机算机的“二进制”,也是欧洲科学家从伏羲八卦至文王六十四卦的卦数拓展方式产生的灵感啊!

记者:啊!有着如此深的渊源关系啊!

海真: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保留以及利用,我们做的真的不够,像《易经》这类文化在某一方面确实可以促进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但是面对当下的局势,还是很严峻,我们要去珍惜,不然以后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文化会越来越少,我们中华文化的底蕴也会慢慢消逝、流走。

记者:海真老师,有关风水一说,有无科学性呢?

海真:风水学是讨论人类居住法则的科学,其哲学思想就是“天人合一”。风水学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环境学,从山顶洞人时期就懂得利用环境方位、釆光避寒挖洞穴安居了,只是从周易理论洐生的风水学在简单的环境学上有了更高境界的升华。

风水学是“天文学、地理学、哲学”的汇集,是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记者:嗯。那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易经文化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海真:《易经》的智慧,强调“有意义的偶然”,就是所有偶然发生的事,都不是那种碰巧,而是有意义的。其实人生里面,很多事情都是开始看起来是偶然的,后来发现,那个偶然决定了你一生,对你一生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

孔子认为《周易》的真正意义是劝世人道教训。它可以暗示人们,劝戒人们,引导人们,反省教训,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重新进行自我选择,这样就化凶为吉了。因此,学《周易》可以帮助自己少犯错误,至少会少犯大错误。

我们有责任把先贤先圣关于人生劝戒的成果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来一个《周易》人生智慧大积累。从而,有可能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心理引导学,对后人的为人处世,人生平安成功幸福,将有莫大的启示,对整个人类也会有积极的意义。

记者:感谢您分享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相信更多人在听了您的讲述后对《易经》会有一些正面认识,也会让我们更愿意去了解。

海真:我们的职责都是一样的,就是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发扬光大。

记者:可以看出,海真老师不仅易经上造诣深厚,而且文化修养也非同一般,的确名不虚传啊!今天非常感谢海真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釆访,再次祝海真老师功夫不断精进、桃李满天下、事业更发达!

海真:谢谢!我也希望能为更多的有缘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易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更好的贡献。来源:中国网 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投稿邮箱:zgzyxww@126.com 本网法律顾问:周建13991001616 方长满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周易新闻网版权所有,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3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