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忠实信徒

来源:  编辑:

朱时华先生

  中国周易新闻网讯:他健壮魁梧的身材,憨厚又不失儒雅的外表,坦诚、谦逊的态度,随和得体的举止……八、九年前的第一印象至今仍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似乎再也无法抹去。应该说,初次见面之时,朱时华先生便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我。他的随和令他没有丝毫的傲气和架子,而接受新生事物的速率和掌握现代科技的能力使他大脑中的信息量超常的丰富。谈书法、议绘画、说篆刻、论文学、辩法律,甚至连生活中的饮酒之道、品茶文化他都非常在行。也许正因为他谦和的态度和渊博的知识吸引着我,我们很快便成了好朋友,这个人便是朱时华。

朱时华书法作品

  朱时华先生1954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幼年时就喜欢涂涂抹抹,写写画画。尽管没有老师,也不懂多少绘画的专业知识和要领,但他凭借着浓厚的兴趣和聪慧的天资,在几本画册和小人书的陪伴下,坚持不懈的努力。上初中时已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小画家;除绘画外,他还喜欢书法。尽管那时年龄尚小,但每逢年节他都会成为大忙人,编对子、写春联,俨然一个拥有资深文化的小大人。说起年轻时的经历,朱先生告诉我:虽然生在偏僻的农村,但小时候心气很高,心怀抱负,尽管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那股不服输的冲劲和善于想象的性格却丰富了他的人生,也成就了他的事业。

朱时华书法作品

  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抓住。有的人在机遇来临之际走出关键性的一步,他就有可能成为成功者。而有的人在机会来临时犹豫不决,从而坐失良机,最终导致失败亦或一事无成。朱时华先生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个性及敏锐。果断坚毅是朱时华先生最突出的个性,说干就干是他一贯工作作风。刚认识朱时华时他正在办《国际书画英才》杂志,并筹备组建“中国网络电视台”。时隔十年,凭着那股子韧劲儿和冲劲,坚毅不拔,他的事业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由他担任主席的《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办得红红火火,汇聚了一大批书画艺术领域的精英,成为书画界一支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作为“中国美术家电视台”的台长、“中国美术家电视台书画院”的院长,秉承着汇聚网络书画精英,弘扬和传播书画艺术的宗旨,朱时华先生鞠躬尽瘁,热心为书画家们提供指导和服务,在书画家圈内赢得了较好的口碑。近年来,他结交了大量书画艺术界的朋友,可以不夸张的说,在书画圈内他的朋友达数千之众。此外,他还身兼《中国领导网》副主编、《警察与法制》杂志副总编等职衔。事务繁琐,职务众多,朱时华先生每天都非常繁忙,生活节奏紧凑。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不仅能把份内的各项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习练书法和绘画。足见他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能力有多高超。

朱时华书法作品

  当然,拥有较高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并不代表着成功。也就是说,作为领导者,除了自身拥有较高的素质外,还必须能起到表率作用,要以身作则,为部属树立良好的榜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朱时华先生的成功,正是因为他拥有领导者的高素质。他的教养、他的威望、他的榜样作用、他的大将风度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成功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他高超的管理技巧和知人善用的领导才能。朱时华先生憨厚的外表、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造就他在员工和书画家中的威望。

朱时华书法作品

  说实话,在没见到朱时华先生的作品前,我认为他写字作画只是一种心血来潮,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作秀”的成分。然而,欣赏过他的作品后多少有些吃惊,没想到几年的功夫,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从一个政务繁忙的管理者到一位儒雅的书画家,正应了那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名言。

  朱时华先生的绘画以山水为主,也涉猎花鸟画,尽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还略显稚嫩,但从他作品的构图、布局以及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来看,都相当的有模有样,足见作者是在用心创作。那细腻的笔触、巧妙的构图、大胆而又粗放的布局,都在昭示着作者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解和领悟。他的书法则以行草为主,兼习隶书和楷书。在他宽敞的办公桌上,有序地摆放着笔墨和习练书法的格纸,几本翻得有些破旧的碑帖和他习练时工整书写的《兰亭序》形成鲜明对照。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式的方法是他习练书法的重要步骤,而见多识广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朱时华先生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在书法创作上尤其重视中国文化底蕴中唯美的成分,独具一格的把儒家思想中的大雅和道家思想中辩证法则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对朱时华来说,骨子里流淌的似乎就是书画艺术的细胞。

朱时华书法作品

  《道德经解》云:“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与当今许多商界、文化界成功人士一样,朱时华先生在痴迷书画艺术的同时,亦对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儒、释、道家学说有着极深的领悟。他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儒、道两家思想,一个刚健有为,一个柔顺因循;一个入世进取,一个潜隐退守,这是他们达到相通和互补的真正前提。所以,许多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参悟,朱时华先生才能在事业和爱好之间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达到孔老夫子倡导的“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理想境界。

朱时华书法作品

  坦率地讲,从纯粹书画艺术的角度,目前的朱时华还算不上什么名家大家,他所创作的书画作品与专业书画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我敢断言,凭借着他的执着、坚毅和勤奋,再加上他在书画艺术上独有的灵气,以及多年的耳濡目染所汇聚的睿智和聪慧,在不远的将来,朱时华先生一定会在书画艺术的殿堂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过遥远。(文/冷传训 摄影:许顺喜)责编:岳岚馨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投稿邮箱:zgzyxww@126.com 本网法律顾问:周建13991001616 方长满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周易新闻网版权所有,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3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