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情缘迎春雅集”暨傅询先生喜收爱徒李雪亮 拜师会

来源:  编辑:

  迎春雅集 高朋满座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吾师。”牛顿说,如果我能有所发现,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意思都是要向不同的老师学习,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画坛历来有师徒结对的优良传统。每一位老师都是一本书、一部字典,是徒弟取之不尽的教学财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光大传统文化为己任,刻苦练功,精研画理,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才能为弘扬国粹,为传播健康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有人反对“师徒制”,其实“师徒制”是非常传统的一种学习办法,一些年龄稍长,技艺高超,品德高尚的人,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学有所成。师徒制不是对新型培训方式的否定,而是一种积极完善培育人才的手段。

  恩师赠画 情深意

  《苟子.大略》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唐代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怎样尊师呢?学生要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努力学习老师的襟怀坦荡,为人正直的品德;学习师门公正而好义的情怀;学习老一辈一丝不苟,执着追求的精神。学生间要精诚团结,真诚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监督,聆听老师教诲。学习老师开放的心态,和文化友人不断交流切磋,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拜师会:雪亮把师母逗乐了

  当下拜师有一股滑稽的一本正经(有表演天赋),开门立祖自我标榜之风。大师林立,教育世人淡泊名利,自己却靠教育敛财,装神弄鬼的说圣贤之道,实则小人拉帮结派德不配位。以弘扬传统文化之名,行恶搞传统文化之实。传统的拜师教育方式是什么呢?首先不应高收费,其次要实实在在的传道授业解惑,第三要对得起“文化人”三个字,别像封建社会开堂口似的形式化、庸俗化。

  傅询先生画作

  2015年12月20日,在北京华风宾馆(原“六国饭店”)里,几桌文坛好友,面带微笑,表情虔诚。弟子像邻里后生,老师和蔼可亲,“翰墨情缘迎春雅集”暨傅询先生喜收爱徒李雪亮 拜师会让我们看到了有这样一批传统文化的脊梁似的前辈文人的践行。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上,没有磕头表演,但对传统文化有比噱头俗理更纯粹的敬意;没有滚烫的话语,但对老师有比美言更浓烈的祝福;没有学费,但有手把手传技艺,绝招绝活传下来的对传统文化的深深地爱。(李学亮同时为傅先生好友李世麟先生的入室弟子。)

  本刊、第一财经、藏宝中国、北京三希堂艺术院、中国周易网等进行了相关报道。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投稿邮箱:zgzyxww@126.com 本网法律顾问:周建13991001616 方长满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周易新闻网版权所有,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3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