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一:(图12.3)
孙 涤
人们对宇宙规律的理解再怎么深入,也远远不等同于对自身命运的掌控。易经作为炎黄子孙汲取信念、顺应天意,汲取生存与合作所必需的信念和勇气的重要渠道,其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我们把圆图和方图结合起来,以便进一步审视和理解易经循环和易卦结构,以及其间的关系。把阳度(或阴度)此消彼长的梯度性质明白揭示出来,就有了下面的菱形钻石图。在钻石图旁边,我们加了阳度和阴度的标尺便于查证。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每个卦的阳度与阴度之和都是32。而每对卦的阳度之和是32,其阴度之和也是32,前卦和后卦的阳度阴度正相逆。例如,乾卦的阳度和阴度是32,0,坤卦是(0,32);泰卦(16,16)、否卦(16,16);既济卦是(18,14)、未济卦是(14,18);鼎卦(28,4)、屯卦(4,28),等等。
(图12.1)
为便于记住每个卦的阳度和阴度以及卦与卦之间的联系,笔者介绍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阳仪区里32卦,复1到乾32,阳度就等于它的卦序,阴度即32减去阳度;阴仪区的32卦,33到坤64(0),阴度就等于其卦序减去32,阳度即32减去阴度。例如,震卦7是阳仪卦,阳度为7,阴度是25;巽卦39的阴度是7,阳度则是32-7=25。巽与震为对卦,两者的连线一定通过中心,而且阳度和阴度相逆。
32个阳度,64卦,显然每一阳度上有两卦,也有两卦的阴度是相同的。钻石图里就如标出指明的,阳度阴度相等的两卦在同一行,例如震7和同一行的萃57,以及巽39及其同一行的大有22。而震7 和大有22在同一列,两者的阴阳相逆:震7(7,25)、大有22(25,7),就像震7(7,25)和巽卦39(25,7)相逆一样。就阴阳强弱的意义上,震、大有、巽、萃四卦有着某种联系,正如坎、蛊、离、随四卦有着某种联系一样。
其实,钻石图中任何一个矩形的四个角的两对四个卦都有这类联系。找到如此联系的四卦很容易,无需硬背死记,任何一卦A,A的卦序在32以下的(32以上者如B,则先找到其对卦,卦序为32C B),找到卦序为32 C A的另一卦,再分别找到这两卦的对卦就可以了。譬如,艮12―损20―兑44―咸卦52;又如蒙58,先找其对卦革26,然后革26―升6―蒙58―无妄38,等等。只有在乾-坤、泰-否,只能找到彼此,它们的“矩形”降阶为“线”,钻石图的主轴线是乾和坤的连线,而其辅轴线是泰和否的连线。
最为关键的是,要理解易经的大循环是在时间上展开的。老子所说的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周行”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是从以往伸展,射向未来。从坤卦既是0 又是64透露出了其中的信息,周行的结果不是回归坤0而是伸展至下一周的坤64,再下一周的坤128,再下一周的坤192……在日常认知里,人们不会说“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也不太会说“星期天接着星期一”之类的,就含有这层体认。
加入了时间坐标,易卦在时间上铺开,钻石图就展现成有如下面的图12.2。
图12.2
站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中原来看易经大循环。坤卦0,太阳远到南回归线,日照最弱,是上年的冬至;从复卦1开始,太阳北行,日照逐渐加强,到了赤道上空,就是我们的春分时点,日照居中,昼夜平分,以泰卦16来对应;太阳继续北行,日照继续增强直到北回归线上空,阳光直射中原,对于华夏的农耕文明,阳度达到了顶峰的32,是我们的乾卦32。太阳“来”的过程在乾卦逆转。随着太阳折回南行,开始了“往”的过程,日照渐次减弱,易经符号系统进入了阴仪区。从ヘ33开始,太阳南行到否卦48 对应的秋分,再次越过赤道,昼夜又均分,阳度(和阴度)都在16。然后,随着太阳继续南行,日照继续减弱,到了南回归线,是中原日照的低谷,阳度为0。这时坤64所对应的,是本回归年的冬至。
从图形上看,从左到右是时间坐标,从上到下是阳度强弱坐标。从坤卦到坤卦(冬至到冬至),对应太阳在南回归线上空的位置,是个“∧”形;从乾卦到乾卦(夏至到夏至),对应太阳在北回归线上空的位置,是个“V”形;从泰卦到泰卦(春分到春分),对应太阳南来经过赤道上空的位置,描绘出一条漂亮的正弦曲线;从否卦到否卦(秋分到秋分),对应太阳北往经过赤道上空的位置,是条漂亮的余弦曲线。
这里不妨再做一个“妥协”,把按阳度排成的卦序同周易传统里的卦序协调起来。基于“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抱及相反相成的法则,可以在易卦大循环的基础上再附加一个序列:赋予每对卦的前卦(在阳仪区)以奇数序号,后卦(在阳仪区)以偶数序号。方法很简便,把卦序1、2、3……32 转换成1、3、5……63,把卦序33、34、35…… 64转换成2、4、6…… 64, 就可以了。例如,复卦1―ヘ33就成了复卦1―ヘ2;临卦4―遁卦36就成了临卦7―遁卦8;泰卦16―否卦48就成了泰卦31―否卦32…… 有如图12.1(见附图一)所示。
这样,每对卦就由奇数卦和偶数卦构成的了。例如,周易的第15对卦――坎29-离30 ,在这个序列是第10对卦;周易的第32对卦――既济63-未济64, 这里成了第18对卦的既济35-未济36,等等。这样排成的对卦,在圆图里布列极为对称,所有对卦的前卦和后卦的连线,譬如中孚和小过之间,鼎和屯之间的连线,都必定通过圆心。
那如此形成的序列,与周易的原卦序又有怎样的联系?譬如,坎-离在周易里是第15对卦,在此序列则是第10对,它们的关系如何?有一点很明确,这个对卦序列将有利于拓展易经的应用空间,以帮助人们占卜预测,在不确定情况下完成选择。
易经作为“筮卜之书”,其预卜吉凶、顺遂运命的功能不可偏废。本系列我们只论析易学的结构,旨在说明易经的本源是为了依据日照来安排农事,卦和卦象是应对太阳(及月亮)运行日照(及圭影)变化而发展出来一套“代码”。易传里圣人设卦观象的说法,所谓“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所玩的易辞易占,毕竟居次要地位。以孔子的话,“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然而,把易经本初的结构和后人对易经的诠释(周易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协调结合起来,非常有其价值。对太阳运行、日照变化的规律有了大致了解,农事生计基本安排停当之后,怎样在各种风险环境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成了人们更日常更迫切的需求。而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测世事之凶吉,避害趋利,期遂自身之愿景,成了人们探究易经的主要冲动,易学的应用主要也趋向这个方向。
话说回来,人们对宇宙规律的理解再怎么深入,也远远不等同于对自己命运的掌控。寒暑旱涝、战祸灾变、聚散离合、死生病痛,人生永远在各种凶险中博弈,如何顺应天道、取悦天意、汲取生存与合作所必需的信念和勇气,是所有的人都恒久追求的。易经作为炎黄子孙汲取信念、顺应天意的重要渠道,在充满不确定的博弈里增进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其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所谓的“国民精神”,说到底,不就是希冀同上帝保持和谐,证明自己――个人向他人、家族向部族、社区向社稷、民族向民族、国家向国家――是最适于生存繁衍、最应当得到上帝眷顾的人吗?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秘书长) 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